全國碳市場建設邁入新階段

發布日期:2025-09-06 09:14
明確提出全國碳市場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目前,我國已建立重點排放單位履行強制減排責任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制碳市場),和激勵社會自主減排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自愿碳市場)。“兩個碳市場獨立運行,并通過配額清繳抵銷機制相互銜接,共同構成全國碳市場體系,實現對減排主體的全覆蓋。”

    今年3月,強制碳市場首次擴圍,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比60%以上。2023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造林碳匯、海上風電等6個方法學,自愿碳市場支持領域逐步擴大。截至今年8月22日,強制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超6.8億噸,成交額達474.1億元。自愿碳市場累計成交核證自愿減排量249萬噸,成交額達2.1億元。

    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30余項制度和技術規范,初步形成多層級、較完備的碳市場法規制度體系;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方面,相關部門加大監督執法力度,運用信息化手段智能預警數據質量風險,嚴厲打擊碳排放數據弄虛作假行為。

    “經過多年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碳市場制度體系初步建成,以碳市場為主體的中國碳定價機制正在逐步形成。”加快碳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勵全社會參與綠色低碳行動,促進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對落實主體減排責任、實施碳排放雙控、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從強制碳市場來看,到2027年,要在現有覆蓋發電、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的基礎上,逐步覆蓋工業領域主要排放行業。

    從自愿碳市場來看,要在目前已覆蓋可再生能源、甲烷減排、能效提升和林業碳匯等領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至生物質利用、固廢處理等領域,到2027年,實現對重點領域的全覆蓋;到2030年,要建成誠信透明、方法統一、參與廣泛、與國際接軌的自愿碳市場。

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碳排放配額管理制度

    配額分配與清繳制度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康平穩有序運行、實現政策目標的基礎。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碳排放配額管理制度。

推動全國碳市場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數據可靠性更高、行業包容性更強

    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強化系統觀念,統籌好市場和政府、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整體和局部、國內和國際等關系,推動全國碳市場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數據可靠性更高、行業包容性更強。